培训热线 0376-2791600 18837625638
新闻资讯

新闻动态
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动态

新华社:“红田”英烈:这山河锦绣,因你染红漫山杜鹃(节选)
发表时间:2021-04-21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新华社郑州4月19日电(记者王圣志 牛少杰 杨静)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,有一块不足30平方米的“红田”。1927年冬天,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,高昂着头颅走上刑场,用生命向党做出最壮烈的表白。鲜血浸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壤,平均每平方米就有十多人牺牲。

94年过去,如今这里见证着革命先烈坚守信念、视死如归、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,也向我们警示,无论走多远,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

面对腥风血雨,他们铁骨铮铮

在“红田”纪念广场,有一组八人雕塑,其中的一对母子最引人注目:母亲弓着腰身捧起一只大碗,儿子身负重伤,手脚被钉在树上,他虚弱地抬起头,仿佛连喝水的气力也没有了。

这是4月8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“红田”纪念广场拍摄的雕塑。新华社记者郝源摄

他就是共产党员程儒香,“黄麻起义”时担任赤卫队队长。

1927年11月,黄安县(今湖北省红安县)、麻城县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,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,史称“黄麻起义”。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之下,黄安县城再度落入敌手,反动地主清乡团勾结敌军进犯箭厂河地区,程儒香不幸被捕。

“敌人在大雪天扒下他的上衣,用耙齿钉把他钉在吴氏祠堂的墙上,逼他交出共产党员和赤卫队员名单,但他不仅没有屈服,反而厉声痛斥敌人恶行,敌人气急败坏地一刀割下他的耳朵。”新县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李正学介绍说。

为了恫吓群众,敌人又把程儒香钉到附近的乌桕树上,公开施以鞭抽、压杠等多种酷刑,并强迫周边群众观看。然而,程儒香铁骨铮铮毫无畏惧,并借群众聚集之机宣传革命,口含鲜血大声疾呼:“只要我不死,就要闹革命!”

敌人怕他“蛊惑人心”,又割掉了他的舌头,最后用割掉的上眼皮蒙住他的眼眸,让他看不见、听不到、也喊不出。

在大年三十的晚上,程儒香为了心中的信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丧心病狂的敌人,又将程儒香一家老幼二十多口全部杀害。

此后不到两个月,有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块不足三十平方米的稻田里被害。他们当中有75岁的普通百姓,还有年仅16岁的儿童团员。

共产党员程怀天在黄安县城失守后不幸被捕,敌人对他无所不用其极地施以酷刑,但他仍没有透露半点组织的机密,并在狱中写下“砍头只当风吹帽,甘洒热血绘锦绣”的慷慨诗句。

敌人听到这首诗后恼羞成怒,马上把程怀天押到这片稻田,将他的四肢钉在木板上,又砍掉他的手脚,程怀天最终英勇就义。

共产党员汪心敏被捕后,惨无人道的敌人活生生地挖出了他的心脏,还逼迫他的亲人吃下去;还有一位革命烈士,腹部被剖开后塞进手榴弹,内脏瞬间被炸得四处横飞。

烈士牺牲最多的一天,敌人命令他们站成一排,逐个砍头。屠刀刀刃被砍翻卷了,换一把接着砍……

“从那以后,再也没有人在这块稻田里种过庄稼。”李正学介绍,这块“红田”见证着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,记录了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气节。每到清明时节,很多人都会自发来到这里祭奠先烈、缅怀亲人。

为了土地和尊严,他们前赴后继

箭厂河乡原属于黄安县,敌人在这里制造“红田”惨案,暴露出他们对土地革命的恐惧,而土地革命摧枯拉朽的磅礴力量,则来源于失地农民对土地的极度渴望。

今年83岁的吴国顺,是箭厂河乡竹林村人。他的父亲和堂兄弟们一起参加红军,其中四人牺牲,一人至今杳无音信。

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列宁小学学生在“红田”前重温红色革命历史(4月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郝源摄

“我父亲给地主扛长工,地主霸占大量土地,老百姓只能租地种,给地主交租,再加上苛捐杂税,剩下的粮食养活不了一家人。”吴国顺说,不参加革命就没有活路。

据《红安县革命史》记载,土地革命时期,红安县地主阶级占有50%以上的土地,富农占10%,祖田占10%,庙田占5%。如此算来,普通农民只剩25%的土地,雇农没有土地,而当时的箭厂河乡多是雇农和贫农。

“敌人镇压农民运动手段之残酷,反映出当时贫苦农民不仅没土地,更没有地位和尊严,甚至没被当人看,很多人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。”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,馆长吴世儒指着一面挂满将帅照片的“照片墙”说,就连一些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将军,也是投身革命后才有了正式的名字。

长期的剥削和压迫,让贫苦农民的愤怒像干草垛一样越积越高,而共产党员则像一颗颗星星之火引燃了积攒已久的愤怒,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,为改变命运奋勇抗争。

在此后艰苦卓绝的斗争中,鄂豫皖地区党组织日渐壮大,土地革命不断走向高潮,1966年在箭厂河乡方湾村的一面青砖墙上,发现的《中国(华)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(草案)》就见证了那段历史。

“这部1931年颁布的法令写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,接下来的土地改革,让群众分得了土地,成为真正的主人,也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。”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副馆长戴璐璐说,“这是国家一级文物,也被誉为我馆的‘镇馆之宝’。”

“打土豪、分田地”给广大农民开辟出一条“活路”,无数大别山儿女纷纷报名参加红军,不惜以生命捍卫革命果实。

在新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,革命战争年代全县人口约10万人,5.5万人为革命牺牲,硬是以血肉之躯堆起一座钢铁旗台,让红旗在大别山上屹立不倒。

红田之外,处处是希望的田野

苦难已然过去,幸福终究来临。

距离“红田”惨案发生已近百年,世代农民“耕者有其田”的梦想早已实现。改革开放后,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、全面免除农业税、农村土地“三权分置”等改革相继推出。

吴冬元是箭厂河乡油榨村人,八十多年前,他的四爷爷不堪地主剥削压迫,义无反顾参加红军,后来牺牲在江西省。2016年,吴冬元在老家流转了50多亩土地,建起20个蔬菜大棚。不久前,作为种菜大户,他还获得了一笔两千元的奖励。

“四爷爷参加红军,他坚信革命胜利后可以分到土地,但他肯定想不到八九十年后政策会这么好,种地不仅不交税还有奖补。”吴冬元说,土地对于两代人有不同的意义,“四爷爷那一辈是土里刨‘生’,为了土地、为了生存,不惜流血牺牲,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土里刨‘金’,迈向了小康生活。”

像吴冬元家一样,新中国成立后,一代代农民通过辛勤劳作,正将英烈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变成生机勃勃的“多彩田园”。

记者在箭厂河乡走访时看到,春日的大别山苍翠欲滴,绚烂的杜鹃花(又名映山红)如星火般点缀山间,满山遍野的黄桃幼果已挂上枝头,连片的蔬菜大棚里,人们正埋头播撒菜种,几十名群众手提编织袋在山丘上采摘野茶,茶叶合作社里机器轰鸣……大别山里一派繁荣忙碌的景象,只有山坳里的黄牛在悠闲地啃着青草。

箭厂河乡党委书记胡冕介绍,经过种植结构调整,乡里建成了千亩黄桃园、千亩油桐园、千亩油茶园和千亩乌桕园。

无数英烈浴血奋战赢得了革命的胜利,也为这片土地上留下众多革命历史遗迹和宝贵精神财富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重温初心使命,成为新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禀赋。

......

 
下一篇:新华社:河南新县 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(节选)
上一篇: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——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员干部来新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